苹果黑星病综合防控技术

       苹果黑星病又称苹果疮痂病,由子囊菌门真菌引起,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,1819年首次发现于瑞典,我国早在1927年就已有文献记载,该病在我市1987年首次发现。今年天水由于花后持续低温阴雨天气,有利于苹果黑星病的发生。苹果黑星病常在5月中下旬在叶片上出现病斑,6月上旬幼果出现黑点。近期调查发现,苹果黑星病在天水部分果园已有发生,并有上升趋势。为此,现将苹果黑星病综合防控技术总结如下,以供参考。购买苹果苗推荐瑞雪苹果苗
一、病害特症
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和果实。叶片上病斑近圆形或呈放射状,初期叶面着生绿褐色霉层,稍后霉层渐变为褐色至黑色,周围有明显的边缘,老叶上更为明显。严重时病斑布满全叶,叶片枯焦,易早期脱落。果实从幼果至成熟果均可受害。病斑初为淡黄绿色,圆形或椭圆形,逐渐变褐色或黑色,表面产生黑色绒状霉层。随着果实生长膨大。病斑逐渐凹陷,硬化,龟裂,病果较小,畸形。

苹果黑星病为害叶片正面症状

苹果黑星病为害叶片背面面症状

苹果黑星病为害幼果症状

二、病原特性

苹果黑星菌(Venturia  inaequalis),属半知菌亚门真菌。菌丝初无色,后变为青褐色至红褐色,在培养基上灰色,分枝,有隔。分生孢子梗丛生,深褐色,大小50~60×4~6微米,屈膝状或结节状,短而直立,无隔或具1-2个隔膜。梗顶着生一个单细胞的分生孢子。分生孢子梭形或长卯圆形,深褐色。病菌在腐生阶段可形成假囊壳,球形或近球形,褐色至黑色,子囊平行排列于假囊壳基部,子囊长棍棒形或圆筒形,子囊孢子卵圆形,青褐至黄褐色。温度为20℃,pH值为4.5-5.8时,最适合苹果黑星病菌生长。子囊壳发育温度为13℃,子囊孢子成熟温度为10-24℃,最适温度为20℃,分生孢子萌发适温度为22℃。

三、发生规律

苹果黑星菌的子囊壳在落叶上越冬,或以菌丝体在病枝和芽鳞内越冬,春夏温度、湿度条件适宜时,释放子囊孢子,随风雨、气流传播,落到叶片和果实以及其他绿色组织上,子囊孢子发芽,侵入寄主组织,发病后通过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,田间分生孢子6-7月最多,该病菌可被蚜虫传播。早春是病害发生的主要时期。果实从膨大期开始发病,膨大后期发病最重,成熟期发病较少。在苹果发病时期。阴雨连绵,雨量大,适于病菌侵染。果园效益低,管理粗放,投入少,树势衰弱,抗病性差;密度过大,通风、透光条件不好,病菌极易传播蔓延。

四、防治措施

1、清除初侵染源。秋末冬初彻底清除落叶、病果,集中烧毁或深埋,减少菌群数量,或者使用5%尿素喷施落叶,促进分解。

2、全面清园苹果萌芽前用5波美度石硫合剂清园,石硫合剂属于强碱性,对黑星病孢子具有较强的抑制性。

3、加强栽培管理果树苗木增施有机肥,低洼积水地注意及时排水,改良土壤,以增强树势;合理修剪,促使树冠通风透光,降低果园空气湿度。

4、药剂防治

(1)发病前,在5月中旬花期后发病之前,结合防治苹果锈病雨前及时喷施70%代森锰锌800倍液,雨后用40%腈菌唑3000倍液防治。

(2)发病初期,用43%戊唑醇4000倍或70%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+10%苯醚甲环唑1500倍液防治。

(3)在发病较重时,用40%氟硅唑乳油6000- 8000倍液;12.5%烯唑醇800-1000倍液;发生严重时用20%吡唑醚菌酯2000倍+40%氟硅唑乳油8000倍液。以后间隔7-10天喷1次,共喷2- 3次。

相关产品

您感兴趣的文章

联系我们

180-4917-3655

QQ咨询: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邮件:372200387#qq.com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日,7:30-20:30,节假日不休息

QR code